中国人的家
全国

巧夺天工红木:寻闲之乐|身游墨香,于人间处处享风月清雅

古之君子,行无友,则友松竹;居无友,则友云山,概闲者之乐于寻闲之乐,诚如前贤所云:“会心处不必在远,翳然林水,便有濠濮涧想也,觉鸟、兽、禽、鱼,自来亲人”。

先人有谓:“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”。惟有透过静心闲适,身心才能得以陶养。

择一闲处,邀三五知己。清谈挥坐,畅叙幽情,且举觞寄兴,来伴吟章,自是风月无累。室中琳琅多韵致,人间燕闲胜桃源。会心豁目,众妙皆备。

临法帖名迹,归真有序,墨池凝香泽;赏拳石清供,玲珑烟云,肌骨参天地;品碧草修竹,清雅盈室,案上成幽野。

明人陈继儒《小窗幽记》妙语:

“怪石为实友,名琴为和友,好书为益友,奇画为观友,法帖为范友,良砚为砺友,宝镜为明友,净几为方友,古磁为虚友,旧炉为熏友,纸帐为素友,拂麈为静友”。

概古之贤者,多善养闲身,因其品趣、真格、境界,俱在此中。

阅一篇轩快之书,犹在水白山青;调一曲归真之琴,似见月明星稀。

闲适的生活,有了文化的行为,将不断地影响我们的个性、情感、趣味,从而使我们从物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,人的审美与精神也达到了自由的境界。

于是文人案头的一段墨,墙上的一幅画,书房的一本书,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宽慰之物,虽是无用,却足以遣有生之涯。

无事之日,打理斗室中的器物,擦拭落在桌上的光阴,烹煮藏于柜中的老茶。

虽为小小的一方茶桌,甚至一个角落,足可栖游物外,抵达出尘之境。

 

精神世界丰富之人,可藉由一杯茶,三两好友,便可谈笑忘机,享人间清福。

“读书,最乐之事,而懒人常以为苦;清闲,最乐之事,而有人病其寂寞。就乐去苦,避寂寞而享安闲,莫若与高士盘桓,文人讲论”。

有闲适心,自能高情乐放,寄迹山水。游心翰墨,清谈释老,方不辜负这一方清雅天地。

古人曾述闲适之境:“闲暇时,取古人快意文章,朗朗读之,则心神超逸,须眉开张”。身闲墨香,心游天地,别是幽趣。

"竹径松篱,尽堪娱目,何非一段清闲;园亭池榭,仅可容身,便是半生受用"。

琴书是清友,花木作逸友。于此间,便觉室庐灵空,发悠远之思,明澹泊之理,得深湛之境。

在古希腊文中,真正的闲适绝不含有懒惰的意思,闲适所代表的是一个非功利性质,但却是最符合人性的世界。

南宋蒋捷谓:“只把平生,闲吟闲咏,谱作棹歌声”。心无机事,只为闲忙,沉醉不知归路。心安此处,性灵可寄。

读书明理,日省吾身。案上诗书闲处好,院前枯荷雨来佳。四时风景,用取由心。

“春游芳草地,夏赏绿荷池;秋饮黄花酒,冬吟白雪诗”。以文士的闲雅完成对性灵审视和皈依。

我们于每天的庸碌中日复一日,却很少静心对性灵加以宽慰,此非吾愿。惟求片刻闲适,人的性灵才得以沉淀并加以涵养。

责任编辑:品牌红木 来源:优居视界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且本文所涉数据、图片、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,内容仅供参考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