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的家
全国

独家丨琚宾:设计杂谈

优居视界 2020-09-25 00:21:47

构建空间的记忆,设计完成的三维空间转换为可传播的二维图像,进而使图像内化成观者的感动。让这种感动的唯一性确立,并能构成其无限的想象,巩固链接到受众群体的文化与历史中,与他们原有的内化图像记忆形成共鸣,再提纯,并升华为一种新的记忆。

——琚宾

【腾讯家居 设计频道】9月24日,2020金腾奖第三站宣讲于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。2020年金腾奖评审、水平线设计品牌创始人琚宾先生亲临现场,带来题为《设计杂谈》的精彩演讲。疫情隔离期的闲暇,给予了琚宾老师自省总结的机会。今天,琚宾老师将他近几个月来总结的设计感悟整理成文,带到金腾奖南京宣讲现场,并结合切身经历,与在场数百位设计师交流分享。

△琚宾演讲视频

本次宣讲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、优居丨设计进化联合主办,腾讯家居丨贝壳战略合作,A.O.史密斯、米兰之窗特约赞助, AXD杂志战略支持、CIID中室学(南京)室内建筑师中心、云上设计师俱乐部、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、建E网等南京当地设计师协会、组织及媒体特别支持。

 演讲嘉宾 

图片2.png

琚宾 

2020金腾奖评审

水平线设计品牌创始人

琚宾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在建筑空间里的运用和创新,以个性化、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设计理念,以全新的视觉传达来解读中国文化元素。在作品中,将“当代性”、“文化性”、“艺术性”共溶、共生,以此作为设计语言用于空间表达。

从传统与当下的共通、碰撞处,找寻设计的灵感;在艺术与生活的交错、和谐处,追求设计的本质,在历史的记忆碎片与当下思想的结合中,寻找设计文化的精神诉求。

 演讲精选 

在疫情隔离期间,我读了Zumthor的一本书,书很薄,内容是他自己的一些总结。看完之后感触很多,决定也趁着清闲时间总结一下自己对设计的想法。于是,就有了今天要演讲的内容——《设计杂谈》。 

设计是什么?我觉得设计就是解决有条件的问题。设计很简单,按照一些外部条件设定,把问题很好地解决,而我们在做的设计工作,就是在画一个圆。

ZS_L9425的副本.JPG

当我实地考察项目时,脑中会出现很多建筑最终呈现的想象画面,此时我是感性的,但是回到工作室之后,会回归理性逻辑的状态,通过环环相扣的条件设置,把设计问题有效解决,形成结果。当这个设计落地之后,我再次回到现场,又会充满情绪、感动,变成感性的状态。这就是一个圆,“由原点开始到原点结束”。

XVX_3962的副本.JPG

设计过程就是在一种动态可平衡的有机秩序中,去探索设计未知边界,并懂得直觉性捕捉与它关联的灵感,继而通过逻辑思维,从精神转化成想象实体,得出形式,落于载体,回问意义、营建氛围,使其飘离至最初的平衡当中。

下面,我将从功用与形式、材料与五感、游园与尺度、建构与美学、情境与物体、想象与图像、气韵与氛围七个方面,来详细讲述我对设计的一些想法。

 Part 01 功用与形式 

“我们不承认形式问题,只承认建造的问题,形式是我们工作的结构,而不是目标。”

Mies的这段话讲得特别好,从本质上讲,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将建造的实践从纯美学的思维掌控中解放出来,使它回归到建造初衷——就是好好盖房子。

WechatIMG310.jpeg

它不仅仅是美学的问题,而是一个建造的问题,建造的问题会牵扯到形式,会牵扯到功用,同时也会牵扯到材料。在功能和形式当中,一直要关注我们面对生活日常怎么解决形式和功能的问题。WechatIMG321.jpeg今年我参与了《梦想改造家》公益设计,任务是改造《皮囊》作者蔡崇达老家,他要给妈妈盖一个房子,把房子一楼和二楼改造成公共图书馆,楼上他们自己住。

这个项目第一是有社会的公共性,要把一楼二楼开放给整个城中村;第二有私密性,是自己的住宅;第三是城中村的握手楼,具有挑战。这几点都是我希望在做房子的时候能面对的,设计师永远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具有挑战的不重复的项目中,所以就有了这个项目。

住宅是主人身体乃至精神的外延,也是主人审美的全方位体现。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房子了解主人的生活方式,进而得知其生活态度。

不是每一栋房子都是为了生活,就像我们接下来给大家讲的教堂。

图片10.png

图片11.png

图片12.png

这是我们在莆田做的一个教堂,教堂有一种精神性诉求在里面。如果让我简单说,就是当地的农民每天都在看大海,我要规定他一个重新看海的方式。他每天干活、下海,推开窗都是看海,让他经过这样一个空间,进到这个教堂,进到里面之后,当你坐下来,你就可以看见大海,当你一站起来就只能看到天,因为站起来之后就看不到海了,你的行为只能往天上看。

建筑师要干的事情,是通过规定人的行为,通过这种行为的启发和情绪的连接,构成你对他的暗示,让他得到他应有的感应,形成记忆。

上面我讲了一个是基于生活的,一个是高于生活的。我还要再讲一种充满复杂性、矛盾性,还相辅相成的项目。

这是我们在阳朔做的糖舍酒店,这是一个以自然、山水和工业构成的一种场域。在这个里面我们既要解决老建筑它本身有的一种魅力和它的唯一性,同时我们要解决在老建筑当中,在室内空间的功用。还有我们要解决新建筑,在客房里面它的舒适度。

当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放在一起之后,你会发现在每一种形式和功能处理上都有不同的侧重点。比如说我们对于老房子的处理,我们就认为在老房子的处理上面,他首先要保有建筑的形式的基础之上,在里面置入很好的功能,当然这个功能是以体验性为主。但是当我们到了客房,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功能实用性的问题。

阳朔让我理解了工业和自然之间创建一种酒店的方式,酒店是一个社会的窗口,是一个社会在当时的历史时期,文化、生活方式、人文所有缩影的社会窗口。打造这个窗口的时候,设计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个窗口很重要。 

 Part 02 材料与五感 

我一直希望空间剥离掉社会属性,让空间回归空间本身,材料回归材料本身。以材料本身的特性,辅以人工,或单一或混合,寻求一种平衡的状态,让其只为空间所用,以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诠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。让我们只在意内里的空间和材料之间的、经美的方式过滤过的最本质的对话。

五感,说得接地气一点就是吃喝玩乐,就是看到的、闻到的、触摸到的所有的能量。我们将五感,就是要从传统的二维感官走入五维的多元感官体验,寻找真正触动人心的感官体验。

图片20.png这里,我想到了音乐。音乐与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就像中国音乐中有道调、儒调、黄老调,无论是仙意渺渺还是雅乐飘飘,都应该是平和、干净、婉转、耐听的。为了使空间气韵有音乐的变化,我借屏风这个载体,给空间映了种颜色,其上抽象后提取的图案,即有美观功能的同时也兼顾了文化属性。

图片4.png

演讲现场

艺术品点缀其间,属于高音符,属于点睛回神的那声,属于内里认知的修养反映。陈设品中的陶罐、木雕、石雕对应着传统审美的高古与拙美。空间中有空性,空性中透着静寂,静寂中并无凝滞,内在跳跃。整体空间追求光明而非明亮本身。在我看来,光明感是种不可或缺的从容,是内心的向往、情绪上的激荡,是一种气魄和精神。

 Part 03 游园与尺度 

游者每探中国园林,甫入门园,徘徊未远,必先事停足。片刻踌躇实为明智,正因此行犹如探险。透过空间与体量,一瞥之下,全景转为一幅消除景深之平面,游者将深感惊奇,园林竟如此酷似山水画。虽非画家笔墨所绘,展陈游者眼前之无边景色,实则茅屋、曲径与垂柳等景物所构成,游者必能欣然联想与山水绘画之肖似程序——同样曲径,折向相似洞穴。

这是童寯在《东南园墅》的一段话,是讲中国园林的。对我们来说,游园是一种文学叙事,是一种绘画展演,是文化集合的一种立体呈现。

文学叙事性空间的描述,既是尺度变幻与心理情绪的连接,也可转化为想象力与图像交织处理的过程,最终指向一种包含旧有记忆的新记忆。

这段话有些拗口,简单说就是设计师首先要了解对象的旧有记忆,然后在了解旧有记忆的同时,还要给他新的记忆。

 Part4 建构与美学 

下面我来讲建构与美学,这一块的内容相对是比较专业的。其实建构对我来说就是一句话,如果没有功用就不要做建构,建构是因功用而起,通过建构指向美学。

建构是材料和材料对话,是一个不同材料之间对话,也是一个功用和另一个功用对话。比如墙上装一个壁灯,因为要装这个壁灯,所以一定要让壁灯和墙发生关系,这个时候就存在一个建构的处理。

如果这儿没有壁灯,就硬生生卡着这个造型,你也不知道这个造型是什么,没有原因,这件事情就不要做了,因为没有任何意义。在我们的项目当中,都会出现这种建构的逻辑。

WechatIMG418.jpeg

设计中的美学诉求,包含了在地性的文化和历史,我们需要提取某些关键因素,精准的简化为一种建构标识,并能诗意的运用到空间的各种建造构件中(结构、墙体、地面、家具、灯具、艺术品),使其形成关连,转换为一种新的体验。

 Part 05 情境与物品 

情境与物品,这个其实不用我讲,你们就能看出来。空间是容器,容纳了物品,也容纳了时间。物品与物品之间以及与空间之间相互关联,互为因果,创造情境。

去年,美国雪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Michael Speaks在国内走访了我四个项目,其中去了良壤和东西小院。在良壤的时候,他跟我讲了一段话,我也可以分享给大家,在十几年前,他一直在写很多关于社会学,关于用社会学的力量撬动建筑所形成的这个方式和层次,后来他说他这五年关注的是什么?关注的是一个设计师是否能懂得从一块地开始创造一种氛围,让人不愿离开。说这个氛围关联到什么程度?他说关联到你在桌子上放的一个玻璃杯,放的一个蜡烛,一个餐垫,都是你要做的事情。从一块地要盖完房子,摆好家具,甚至放了一盘菜,一个美食,都是氛围营造的一种。

情境的营造各有定义,但想表达并体现的是同一种人与境的共处艺术,一种在世间“顺人而不失己”的心境,一种富足且有积极倡导意味的价值取向。

 Part 06 想象与图像 

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是因为我们的想像产生的,所以想像是我们的根本。而我们所看到的内容,也就是你眼睛看到的,它们已经不是想像,而是事实。所以你怎么能保证思维当中的想象力,是非常的重要的。

图片30.png想象就像一张入场劵,通过它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。想象具有表演性;它生成了各类图像,并构建着相应的秩序;与此同时,它自身也是对各种图像和规则秩序进行内化的产物。想象图像调节着我们自身、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想象是意义生成的动力系统,在其中形成了各种关系的联结,秩序的形成与构建,想象这一概念,是以图像的显现出现在我们面前。图像开启了我们的视野,直指我们潜藏的内心。

WechatIMG316.jpeg作为设计师要干什么?一定要在脑子里面的旧图像和你想像的新图像之间形成关联,最后给出一个新图像。图像不仅仅是可视的,同时源于听觉、嗅觉、味觉等各种器官,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图像链,一个图像不行,要不停的生成图像,生成图像群,形成意义的涌现,意义的生成。

图片3.png

这段话对我很重要,所以我一定要读给大家听,现在的设计都是围绕这段话展开的。“构建空间的记忆,设计完成的三维空间转换为可传播的二维图像,进而使图像内化成观者的感动。让这种感动的唯一性确立,并能构成其无限的想象,巩固链接到受众群体的文化与历史中,与他们原有的内化图像记忆形成共鸣,再提纯,并升华为一种新的记忆。”

 Part 07 气韵与氛围 

空间中看不见的气韵是设计追问的本质所在,气所呈现的美以及韵所表达的质,需要物理化建构的结果去依附。建构的核心是自然,是材料,还有对形式、灯光,包括对时间的理解,对人活动的呵护,及对文化的回望。

图片34的副本.png

WechatIMG312.jpeg最后我想说,人总得有自己热爱的、乐意为之全力付出的东西。比如设计,还有设计!

 编者手记 

每次听琚宾老师的演讲,都有种直戳灵魂的感觉。不论是对设计技法的运用,还是对设计本质的追寻,琚宾老师总能用极富哲理和美感的语言,点破我心中的疑惑。

大约十年前,琚宾老师开始关注园林的物理空间手法,转换到空间运用当中。最近这五年,他在研究二维转三维,他会看一些艺术绘画,思考如何从二维的绘画当中转换成三维空间。疫情期间,琚宾老师开始将近年来对设计的感觉进行总结,从功用与形式、材料与五感、游园与尺度、建构与美学、情境与物体、想象与图像、气韵与氛围七个维度来阐释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和感悟。

责任编辑:刘佩 来源:优居视界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且本文所涉数据、图片、视频等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,内容仅供参考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